應對氣候變化可以有一個積極的解決方案,即采取氣候變化適應措施。我們不僅可以在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,達到“將損失降到最低”的目的,甚至還可以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某些有利因素,變“負值”為“正值”,來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
適應環境、利用環境,是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后能夠繁衍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。隨著時間的推進,進入21世紀后,人類所在的環境有了新的變化——全球氣候變暖。在以往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,我們所做的多為被動響應,但是,應對氣候變化有沒有可能跳出“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”的圈子,讓應對氣候變化通過系統設計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呢?
在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許吟隆看來,應對氣候變化可以有一個積極的解決方案,即采取氣候變化適應措施。我們不僅可以在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,達到“將損失降到最低”的目的,甚至還可以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某些有利因素,變“負值”為“正值”,來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
所謂適應,一般來說包括對氣候平均狀態改變的適應,對氣候變化背景下頻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適應,以及對生態環境改變的適應。
比如,適應氣候整體平均狀態變化有一個典型的例子。受溫度制約,我國冬小麥種植有一個北界。在這個界線以北,由于溫度低,冬小麥無法正常生長。而隨著全球平均氣溫升高,我國冬小麥種植帶隨之北移,通過提高作物復種指數增加糧食收成。
上一篇: 標準化支持城市可持續發展
